綿陽市涪城區針對小區形態多、黨組織建設、治理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,突出骨干選育、組織建設、模式創新三個關鍵點,深入實施“三一”工程,分層分類夯基提標,推動小區黨支部建設、治理水平整體提升,持續夯實小區治理基礎。
明確三項選育標準覓一批骨干。針對能人骨干儲備少的現實情況,建立“挑一批、備一批、推一批”的人才培養機制,持續充實能人骨干隊伍。寬政策海選。打破戶籍、組織關系、學歷經歷等限制,通過居民“海推”、社區“訪賢”、業主“自薦”等方式,找出500余名政治素質高、群眾基礎好、服務意識強的小區黨員,納入小區治理先鋒庫重點關注。比實績挑選。深入小區樓棟開展摸需求、編清單、認項目等活動,常態組織轄區黨員、小區居民等群體認領矛盾糾紛調解等項目1200余項,在疫情防控、矛盾糾紛化解等急難險重項目中,挑選出認領主動、諫言積極、實績突出的先鋒庫黨員200余人,作為黨組織書記、班子成員后備人選重點培養。嚴程序推選。按照社區黨組織提名、小區黨員推薦、街道黨工委考察、談心談話、會議研究的程序,將60余名組織認可、黨員認同、群眾擁護的優秀黨員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。
健全三項幫建制度強一批組織。針對小區黨組織建設、治理氛圍等不同情況,因地制宜、分類培育,全面建強小區黨組織核心。成熟小區有指導。在1958小區等組織建設良好、內部氛圍和諧的成熟小區,建立聯系指導制度,社區黨組織定期聽取小區黨支部工作匯報,幫助理清工作思路、明確建設目標,10個小區成功創建省級基層治理示范小區。一般小區有幫帶。在組織建設、治理氛圍滯后的一般小區,建立黨委成員聯系制度,指定專人幫帶小區抓組織建設、骨干培養等工作,共幫帶20余個小區優化組織體系、配強治理骨干。后進小區有委派。在組織建設薄弱、矛盾問題突出的后進小區,建立書記委派制度,委派社區黨委成員或優秀黨員任小區黨支部書記,直接領導組織建立、矛盾化解、骨干培養等工作,幫助培養黨支部書記22名,化解物業糾紛等歷史遺留問題20余個。
探索三種自治模式樹一批標桿。針對商住小區、老舊小區、城鄉接合部社區等不同特點,分類探索基層自治模式,精準實施小區治理?!?+4+N”聯動自治。在東圣清華園等商住小區探索小區黨支部一面旗幟+議事會、業委會、物業企業、監委會“四輪驅動”+200余個社區社會組織“N項聯動”自治機制,厘清職責邊界、規范自治流程?!拔鍌€一”“善小”自治。在涪江紙廠等老舊小區探索成立一個黨支部等“五個一”自治模式,指導成立老舊小區黨支部40余個、自治委員會40余個、“善小”服務隊100余支,有效發動200余名黨員引領居民參與到打掃衛生等自治項目中?!叭鹨毁M”集體自治。在三里社區等5個城鄉接合部社區實行集體經濟分配制度改革,提取社區集體收益10%作為社區治理專項資金,探索推行儲備金促發展、公益金美環境、考核金引民風、管理費優服務“三金一費”治理模式,充分激發居民群眾自治活力。(中共綿陽市涪城區委組織部 張明)